斜視要及早“改邪歸正”
更新時間:2019-03-28 08:36:03點擊次數(shù):4531次字號:T|T
斜視,是指雙眼不能同時注視一個目標,一只眼注視目標,另一只眼偏離目標的狀態(tài)。是一種多發(fā)于兒童的眼科常見病。病因很多,比如先天性內(nèi)斜視,有的認為是大腦無法融象造成正位眼難以維持,有的認為是眼運動系統(tǒng)不協(xié)調所致。比較常見的是先天性的。兒童斜視可分為多種,根據(jù)斜視方向可分為內(nèi)斜、外斜等;根據(jù)不同注視位置、眼位偏斜的變化而分為共同性斜視(嬰兒期斜視更恰當)和麻痹性斜視等。由于往往被忽視,容易錯過治療佳機、延誤治療,留下后遺癥,應引起家長、親友的足夠注意和重視。
斜視的治療理念,是強調早期矯正或手術。要通過正規(guī)驗光(15歲以下的青少年、尤其是12歲以下的兒童,必須進行散瞳驗光),以便確定是否有屈光不正所致的斜視。如內(nèi)斜視,若是遠視,首次配鏡要充分矯正,并且以后要定期復查視力,半年到一年(不要超過一年)重新驗光,以便調整可能發(fā)生了變化的屈光度,適時更換眼鏡或眼鏡片;如為外斜視,若是遠視,小于+2.50度,則不配鏡,大于+2.50度,給大于1/3度數(shù)的矯正;近視性的按驗光結果配鏡;伴有散光者,按驗光結果配鏡,可酌情降低配鏡度數(shù),亦定期復查視力,酌情更換眼鏡或眼鏡片。
治療斜視主要是通過手術,調整眼外肌的力量,使其重建并維持平衡,斜視眼到正常位置;治療把握時機很要緊,一般建議在6個月到2歲前進行,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因為斜視的治療除了矯正眼位、改善外觀外,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治療。在兒童生長發(fā)育期間,視覺系統(tǒng)也處于生長發(fā)育的旺盛階段,因而具有可塑性,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大,療效越好。一般在6歲以前治療,治愈率可達80%以上,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治療的效果卻明顯降低,發(fā)育期過后再治,就很難恢復斜視眼的功能,而只能單純做矯正手術獲得外觀上的改善。臨床可見不少弱視是因為延誤了治療、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的斜視而遺憾終身。
那種認為斜視就是外觀不好看而已,長大后做個美容手術就可解決問題的觀念是錯誤的。首先從外觀上來說,眼是最引人注目的五官,因斜視而破壞了美觀,影響了形象,對兒童心靈造成負面影響,使之產(chǎn)生自卑、孤獨心理,直接影響性格和心理的正常發(fā)育;其次是大部分斜視兒童有視力不正常的情況,注視只用一只眼,斜視眼通常處于從屬、甚至廢用狀態(tài),長期下去將不可避免地造成這只眼的視力更加下降或發(fā)育滯后,從而導致弱視(不能通過戴鏡矯正);還有一些患有麻痹性斜視的兒童,由于眼肌麻痹,視物成雙,為了克服復視,而采取歪頭、側臉等方式,來消除復視。這樣還會影響患兒骨骼的發(fā)育,而繼發(fā)脊柱彎曲。由此可見,后果是嚴重的,不能掉以輕心。斜視不僅影響美容,更甚者會影響視力的發(fā)育,其危害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,而且還會對以后的學習、生活、擇業(yè)、擇偶等帶來或遺留隱患;將不能從事諸如駕駛、測繪等對視力、視覺要求較高的工作。這些,對于年齡大的斜視仍適用,仍要及早手術矯正,提高生活質量嘛。另外,從某種意義上講,即使不為自己著想,也應該為子女著想,解決好自身的斜視老問題,以新的形象笑面人生。
眼科主任: 鄭興福
2008.2.29